2025年7月27日,针对在亲子关系中普遍存在“孩子拒绝沟通”、“沟通只剩质问、批判”等亲子沟通中反映出的情况,我校针对性开展以“有效沟通,拉进亲子距离”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座谈会,马老师与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,进一步构建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,修复亲子关系信任,不断为家庭持续赋能。
本次座谈会围绕沟通的第一性原理、孩子拒绝沟通怎么办、恢复沟通和信任的四个步骤、如何写沟通信等四个方面展开。青春期阶段的亲子关系很多表现出沟而不通或青春期冷战,也暴露出亲子关系疏离往往是父母姿态下的沟通模式的错位,所以家长需要在沟通中建立高位“意识”或“第三方视角”,从无要求、不期待、多看见、能引导去开启高效的沟通。让孩子能够被看见,看见是最有力量的深爱,当孩子能够被看见时,孩子内在所有美好的一切就会被激发出来,也是让孩子卸下防御的开始。
在亲子关系中,很多家长修复关系可能会以满足需求的方式来重建亲子关系,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,往往无条件的满足可能会让亲子关系更糟糕,还有可能让孩子轻视父母,反之爱与规则同行,父母的努力和能力才能体现;且过度满足的方式就是父母的过度干涉,孩子就缺乏自我满足的能力,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。在与孩子的沟通中,当孩子不愿意沟通及冷淡回应时,孩子的沉默式对抗让家长束手无措,其实家长需要清楚的是孩子抗拒的不是父母本身,而是压迫感的沟通方式,马老师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家长去体会孩子的感受。很多时候,父母“教育者”的架子是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被看见的。马老师通过冰山理论实际讲解,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,不从行为本身,而是背后的需要,让家长们不断的觉察孩子,也自我觉察,探寻亲子关系的本质和根源。
亲子关系修复的开始是父母的自我重塑,与生命共同成长。马老师从原生家庭中去追溯父母当下方式的影响因素,让父母先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,父母更好,孩子才能更好。其后,马老师重点讲解了恢复沟通和信任的四个步骤,用实际案例来示范讲解,包括如何写沟通信,话语的使用、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等等,让文字照亮彼此的心路,搭建理解与信任的心桥。每一次家庭教育座谈会活动的开展,都是父母的修炼成长,父母的成长笔记也是父母为孩子成长努力的见证,放下父母执念,在错误中与孩子共同成长,我们不必做满分父母,只要做有成长的父母。
父母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,教育本质上也是两代人互相照亮的过程,当我们蹲下来修复关系,支持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,孩子才会学习挺直腰杆拥抱世界。家庭教育座谈会是一场爱的修行,家校皆为同行者。本次家庭教育座谈会不仅提高了父母们的认知,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,也点燃了亲子关系的信任火种,最后感谢家长们的远道而来,为了孩子们更好的成长,未来我们将继续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