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的风裹挟着康乃馨的芬芳,吹拂着少年倔强的衣角。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,我校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通往母亲内心的桥梁。一场"如果我是你"的角色互换体验和感恩母亲特别礼物制作的活动,用浸透泪水的体验与笨拙却真挚的告白,让青春期的棱角与母爱的柔软悄然相拥。
时光褶皱里的情书
5月10日的教室里,剪刀与卡纸的窸窣声代替了往日的喧闹。孩子们精心挑选喜欢的卡纸,以爱裁剪成形状,指尖拼贴出"妈妈"二字。有的孩子用笔反复描摹祝福,抹去了三次"对不起",最终化作一句"妈妈,我爱你";有人对着镜头涨红了脸,用生涩的方言重复着告白,倾泻的爱意化为声声哽咽,在按下停止键后偷偷拭去眼角的泪,而电话那头的妈妈一如往日的叮嘱和关心,一声“妈妈”,一生责任,一生牵挂,始终镌刻时光。这些凝固在纸页与声波里的心跳,在黎明时分穿越晨雾,抵达每个母亲的掌心。
生命之门背后的答案
当纪录片《生门》中母亲嘶吼的声音,在生死线上挣扎时,孩子们坐直了身体,紧张的关注着。镜头里撕心裂肺的哭喊,像一记重锤击碎了"代沟"的借口。此刻,那些被误解为唠叨的关切,终在生命最初的血色中寻得注脚。妈妈的爱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,尽管妈妈们在生产时的艰难和痛苦,但对于妈妈们而言,与孩子的初见是“春和景明”,是殷切的期盼。孩子们在生命之门的震撼中去感动母爱的付出,为了孩子的勇气和决心,诠释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,在学会尊重生命的同时,珍惜妈妈的爱。
妈妈,如果我是你
5月11日下午的操场,是一场“理解”的成长课堂,活动以室内外结合开展。让孩子用书模拟婴儿的重量,抱在腹部,单手完成撑伞、提菜篮、沿途捡玩具,去感受妈妈抱着、背着我们的时候,如何在孩子哭闹声中完成工作,如何日复一日为孩子操劳,叫醒、准备早晨、整理书包、打扫家务……。妈妈的存在始终让我们心安,而我们却从未了解妈妈的感受如何?随着活动开展,当几公斤的书包重量压酸孩子们的肩膀,当婴儿的啼哭混着数学题搅乱思绪,当扮演"母亲"的学生在满地狼藉中蹲身收拾早餐碗碟——那些曾被抱怨的管束,忽然有了具象的温度。"原来抱着我时连弯腰都这么难",大汗淋漓的男生护着腹部的"书本婴儿",第一次读懂母亲眼角的细纹;在角色互换中反复被"孩子"恶语相向的少女,回顾着和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,红着眼眶,这一刻她渐渐读懂了妈妈曾经笨拙、琐碎、絮叨,甚至是事无巨细的过问,只因这些都有一个温暖而厚重的名字---母爱。
爱是照进裂缝的光
爱之所在,甘之如饴,在生命的轮回中母爱始终是最动人的篇章。“母亲”这个身份背后,藏着某个也曾任性洒脱的少女,她为孩子学会了弯腰,却始终没学会放手。何其有幸,我们正被这份温暖和深情所滋养,在这份爱中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始终有底气和勇气。活动尾声分享会上,在孩子们的句句真挚分享中,能感受到那些被青春期锐气割伤的裂痕,正被笨拙的爱意细细填补。或许真正的成长,始于读懂母亲沉默时的叹息,就像这个五月,孩子们终于懂得:对抗世界的铠甲,原是母亲用青春编织的软肋。
亲爱的妈妈,谢谢您无怨无悔的爱,托举我的成长!
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们,母亲节快乐!你们辛苦了。